曝氣生物濾池 凈化
曝氣生物濾池是由滴濾池發(fā)展而來,屬于生物膜法范疇,初用作三處理,后發(fā)展成直接用于二處理,自90年代初在歐洲建成座采用該工藝的城市污水處理后,該工藝已在歐美和日本等發(fā)達廣為流行,目前上已3500多座大大小小的污水處理了這種技術。該工藝綜合了過濾、吸附和生物代謝等多種凈化,使其具、占地面積省、處理、出水、流程簡單、操作管理方便并可省去二沉池等優(yōu)點。
工藝特點
① 次性投資比傳統(tǒng)方法低1/4;
② 占用面積為常規(guī)工藝的1/10~1/5,運行費低1/5;
③ 進水要求懸浮物50~60mg/L,與一級強化處理相結合,如采用水解酸化池;
④ 填料多為頁巖陶粒,直徑5mm,層高1.5~2m;
⑤ 水往下、氣往上的逆向流可不設二沉池。
曝氣生物濾池與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,具機負荷高、(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1/3)、投資少(節(jié)約30%)、不會產(chǎn)生污泥膨脹、氧傳輸、出水等優(yōu)點,但它對進水SS要求較嚴(一般要求SS≤100mg/L, SS≤60mg/L),因此對進水需要進行預處理。同時,它的反沖洗水量、水頭損失都較大。
曝氣生物濾池反應器為周期運行,從開始過濾到反沖洗完畢為一個的周期。具體過程如下:
經(jīng)預處理的污水從濾池底部進入濾料層,濾料層下部設供氧的曝氣系統(tǒng)進行曝氣,氣水為同向流。在濾池中,機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,NH3-N被氧化成NO3-N;另外,由于在堆積的濾料層內和微生物膜的內部存在厭氧/缺氧環(huán)境,在硝化的同時實現(xiàn)部分反硝化,從濾池上部的出水可直接排出系統(tǒng)。
隨著過濾的進行,由于濾料表面新產(chǎn)生的生物量越來越多,截留的SS不斷增加,在開始階段濾池水頭損失增加緩慢,當固體物質積累達到一定程度,使水頭損失達到限水頭損失或導致SS發(fā)生穿透,此時就必須對濾池進行反沖洗,以除去濾床內過量的微生物膜及SS,恢復其處理能力。
曝氣生物濾池的反沖洗采用氣水聯(lián)合反沖,反沖洗水為經(jīng)處理后的達標水,反沖洗空氣來自于濾板下部的反沖洗氣管。反沖洗時關閉進水和工藝空氣,先單氣沖,然后氣水聯(lián)合沖洗,后進行水漂洗。反沖洗時濾料層輕微膨脹,在氣水對濾料的流體沖刷和濾料間相互摩擦下,老化的生物膜與被截留的SS與濾料分離,沖洗下來的生物膜及SS隨反沖洗排水排出濾池,反沖洗排水回流至預處理系統(tǒng)。作為一種嶄新的水處理工藝——曝氣生物濾池正處在推廣之中。根據(jù)研究和情況,今后仍很多問題待研究:
生物膜的特點及其快速啟動的方式;生物氧化功能和過濾功能之間的相互關系;反沖洗過程中生物膜的脫落規(guī)律;進一步拓寬曝氣生物濾池的范圍,研究其在水深度處理、微污染源水處理、難降解機物處理、低溫污水的硝化、低溫微污染水處理問題中如何與其他工藝相結合。
曝氣生物濾池中核心介質――濾料的研究也會促進該工藝在的的范圍,BIOSTYR、Biofor兩種工藝功能比較強大,但在大范圍的仍存在問題,所以特種濾料的的研究與的國產(chǎn)化將是曝氣生物濾池在大范圍的的關鍵。
要求。曝氣生物濾池 凈化
特征:
(1)用粒狀填料作為生物載體,如陶粒、焦炭、石英砂、活性炭等。
(2)區(qū)別于一般生物濾池及生物濾塔,在去除BOD、氨氮時需進行曝氣。
(3)高水力負荷、高容積負荷及高的生物膜活性。
(4)具生物氧化降解和截留SS的雙重功能,生物處理單元之后不需再設二次沉淀池。
(5)需定期進行反沖洗,清洗濾池中截留的SS以及更新生物膜。
運行中應注意的問題
①溶解氧 為了實現(xiàn)消化、反硝化,必須在各段濾池中連續(xù)測定溶解氧數(shù)值,并加以控制調節(jié)。在DC、N濾池中的曝氣階段需要不斷調節(jié)溶解氧水平,使溶解氧達到較高水平(2~3mgO2/L)。DN濾池反硝化必須在缺氧的條件下進行,而在氧的條件下反硝化過程就停止,所以運行中應使濾池中的溶解氧濃度達到較低水平(約0.2~0.5mgO2/L)。
②濾料更新更換 因曝氣生物濾池需定期進行反沖洗,濾料會因反洗強度控制不當或磨損等原因而少量流失或損耗,故要定期根據(jù)填料損耗程度和處理水質狀況進行適量補充,該過程一般集中在每年大修時進行。
③反沖洗 在曝氣生物濾池中,隨著運行的進行,濾料上生長的微生物膜漸漸增厚,在增厚初期,利于去除率的提高;而在增厚到一定程度時,微生物的活性降低,并開始一定程度的脫落。正常運行時,微生物膜的厚度一般應控制在300~400μm,此時生物膜新陳代謝能力強,出水。